近日,伟德教师汪崇金副教授以第一作者,在中国经济学领域权威期刊《中国工业经济》2018年04期,发表论文《打开天窗说亮话:社会合作何以可能》。
该文运用公共品实验方法,证实了在一个群体中,如果允许个体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与惩罚(又称私人惩罚),引入信息公开与第三方监督,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能够实现。实验表明:(1)公开更多的信息,如公布实验收入、再现往期惩罚情况等,或者向更多的人公开信息,都会有助于人们正确使用私人惩罚机会;(2)仅仅是公开更多的信息,尚不足以维系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,而随着向更多的人公开信息,辅之更多人的监督与惩罚,则有不同的效果;(3)人们的“信任感”“公平感”“规范感”是影响人们正确使用私人惩罚机会的重要心理因素;(4)越是认为社会公平的个体,越是愿意对他人的不当惩罚进行监督。
实际上,党的十八大以来,来自群众的针对破坏公共秩序、侵蚀公共利益的个体或行为的谴责、检举、揭发等私人惩罚,与公共惩罚良性互动,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控制力,对端正党风政风、改善民风社风,推进良法善治,促进社会合作,功不可没。但私人惩罚是把“双刃剑”,既有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”的义举,也有居心叵测的报复。如何搞对私人惩罚、做到扬长避短?不仅是社会合作研究的重要命题,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大难题。而从该文中,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。
汪崇金副教授所在团队在国内较早运用Ztree实验平台组织开展公共品实验,专注于公共品理论研究,传承并发展了伟德在公共品理论研究领域的优势。公共品理论研究是财政学的重要内容,也是伟德的传统优势。在此领域,一个现实难题是缺乏相关的微观数据,但经济学实验由于具有可控制性、可复制性等优点,能够弥补数据方面的不足。该团队运用经济实验方法,持续深入地研究囚徒困境中的社会合作问题,近年来还在其它核心期刊《经济学动态》《财贸经济》上发表了系列成果7篇,其中一篇被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。团队成员多次参加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国际研讨会,宣讲研究成果,发出来自伟德bv1946官网首页的声音。